33地图-→ 嵊州地图[切换城市] 当前城市: google地图 网站简介:在 Google 地图上查找本地商户、查看卫星地图、获取公交和驾车路线。
热点城市: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杭州】 【广州】 【南京】 【武汉】 【成都】 【长沙】 【更多】 【友链】 其他:【百度】 【公交查询】 【搜狗】 【google】 【图吧】 【城市吧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 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 地图。

浙江省地图

杭州市地图 上城区地图 下城区地图 江干区地图 拱墅区地图 西湖区地图 滨江区地图 萧山区地图 余杭区地图 桐庐县地图 淳安县地图 建德市地图 富阳市地图 临安市地图

宁波市地图 海曙区地图 江东区地图 江北区地图 北仑区地图 镇海区地图 鄞州区地图 象山县地图 宁海县地图 余姚市地图 慈溪市地图 奉化市地图

温州市地图 鹿城区地图 龙湾区地图 瓯海区地图 洞头县地图 永嘉县地图 平阳县地图 苍南县地图 文成县地图 泰顺县地图 瑞安市地图 乐清市地图

嘉兴市地图 南湖区地图 秀洲区地图 嘉善县地图 海盐县地图 海宁市地图 平湖市地图 桐乡市地图

湖州市地图 吴兴区地图 南浔区地图 德清县地图 长兴县地图 安吉县地图

绍兴市地图 越城区地图 绍兴县地图 新昌县地图 诸暨市地图 上虞市地图 嵊州市地图

金华市地图 婺城区地图 金东区地图 武义县地图 浦江县地图 磐安县地图 兰溪市地图 义乌市地图 东阳市地图 永康市地图

衢州市地图 柯城区地图 衢江区地图 常山县地图 开化县地图 龙游县地图 江山市地图

舟山市地图 定海区地图 普陀区地图 岱山县地图 嵊泗县地图

台州市地图 椒江区地图 黄岩区地图 路桥区地图 玉环县地图 三门县地图 天台县地图 仙居县地图 温岭市地图 临海市地图

丽水市地图 莲都区地图 青田县地图 缙云县地图 遂昌县地图 松阳县地图 云和县地图 庆元县地图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图 龙泉市地图

什么是三维地图

三维电子地图,或3D电子地图,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抽象的描述。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同时集成生活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社区、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

1.如何查询4S店维修保养记录?(详情)
2.如何查询保险公司理赔记录?(详情)
3.如何查询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详情)
4.如何查询车型年款信息(高低配)?(详情)
5.如何查询出厂配置参数生产日期?(详情)
6.如何查询车牌号车架号和发动机号?(详情)

嵊(shèng)州市地处浙江东部,北靠杭州,东邻宁波,系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杭州湾产业带,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1个镇、6个乡,总人口73.4万。

编辑摘要

嵊州市 - 城市简介

嵊州市嵊州市

早在秦汉时就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1995年8月,撤嵊县设嵊州市。嵊州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美誉,"书圣"王羲之爱慕剡中山水而晚年隐居终老金庭,谢灵运、李白、杜甫、朱熹、陆游、戴逵等历代文人墨客,多次来嵊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佳句和访剡遗迹,书圣园、南山湖、百丈飞瀑、崇仁古镇等四大风景旅游区,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嵊州还是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理论家马寅初,革命音乐家任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围棋国手马晓春等名家名人的故乡,是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发源地,也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越剧之乡和著名的中国围棋之乡、领带之乡、竹编之乡、茶叶之乡、建筑之乡,并被列入全国文化先进县

嵊州市(市)和全国科技先进县(市)。五大支柱产业,一是领带产业;二是电机产业;三是厨房用具产业;四是针织服装产业;五是茶叶产业。嵊州茶业源于秦汉,名起盛唐,宋系进贡之佳品,清末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年产精制茶6.2万吨,珠茶年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是全国最大的精制珠茶加工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国的60%,名茶"越乡龙井"荣获99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另外,是中国三大链轮出口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电声配件生产基地。硅藻土、花岗岩、黄沙、麦饭石、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硅藻土储量占全国的65%。嵊州区位条件优越,处于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四城市的交通对角线交点上。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37省道嵊义线和甬金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嵊州市是全国产茶大县(市)之一,从2000年以来,嵊州市每年出台扶持政策,仅扶持茶叶生产发展的资金年均就达500万元,主要用于良种茶发展、无公害茶培育、有机茶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展示展销、对外宣传以及对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的奖励等。2005年,嵊州茶叶企业在福建、四川、贵州、湖北等地收购、承包粗制茶厂12家,承包茶园8万亩,全市130多家茶厂加工出口量达到120万担。国家级龙头企业华发出口茶厂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大鹏茶业以2596万元成功收购百年名牌"祁门红茶",实现了农产品品牌经营的突破。2005年,全市茶叶自营出口额达到3994万美元,其中珠茶出口额已占全国的65%以上。经中国茶叶学会、农民日报社评选,嵊州市政府成为全国20个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之一。

嵊州市 - 悠久历史

嵊州市中心嵊州市中心

嵊州市古名剡,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已置县。王莽时改名尽忠,东汉初复称剡县。唐武德四年(621)升置嵊州,并分置剡城县。八年,废嵊州及剡城县,重置剡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改剡县为赡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仍以剡为名。宣和三年(1121)始,更名为嵊,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此后一直以嵊为县名。1990年全县辖11区、14镇、52乡、1154行政村、23居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嵊县设嵊州市。

1990年以嵊为县名,全县辖11区、14镇、52乡、1154行政村、23居民委员会。

1995年8月,撤嵊县设嵊州市。2002年辖4个街道、11个镇、6个乡,47个居民区、1147个行政村。

5次改名

改县名是桩大事。封建时代有“天下重器,王之大统”的说法,改县名似属“大统”之列,须由皇帝颁发诏书才行。嵊州初时名剡,先后改名四次,最后才以“嵊”为名,至目前的嵊州市,共经历了五次改名。其前三次似因不符这个大统,时间很短,所以还得把过程说得稍细一点。

第一次改名 剡县——尽忠县——剡县

公元9年,实际是公元8年,因其时王莽称帝建立新朝,把历法改了,定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当时剡县被改名为“尽忠县”。王莽非常迷信符命。所谓符命(又称谶纬),是一种诡秘的隐语、预言,王莽利用符命想说明包括他篡权称帝在内的一切改变皆是顺应天命的。所以他一登基,就刮起了一股改名风,不仅历法改了,钱币改了(废除了五铢钱),所有的官位名也改了,朝中官职均一一改名,郡太守改名为大尹,县令、县长改名为宰。许多地名也改了,长安改名常安后,又改名为新安。汉时今属浙江的20县,改名的有13县。有的还三番四次地改。剡县就是那时候被改名为封建意识极浓的“尽忠县”。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他当然认为王莽的滥改不成体统,于是将“尽忠县”恢复西汉时的原名“剡县”。

第二次改名 剡县——嵊州及剡城县——剡县

据《剡录·县纪年》载,“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以剡县立嵊州及剡城县。八年废嵊州及剡城。”武德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这位皇帝怎么会对立州设县这等大事随心所欲、时立时废呢?原来这立州之事非他所为。隋末唐初,江南一带群雄争霸,开始剡县为隋末吴兴太守沈法兴自称“江南大总管”(梁王)的辖地,不久李子通赶走了沈法兴,自称吴帝,剡县又为其属地。唐武德四年(621),占据江淮,自称吴王的杜伏威归顺唐朝,被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兼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仍封吴王。杜伏威立即派义子王雄诞讨伐李子通。这李子通早先曾投靠过杜伏威,后两人有隙,他就带兵袭击杜伏威,几乎要了他的命,后移师江都,抢占了沈法兴的地盘称帝。在王雄诞的攻击下,李子通兵败投降,被杜伏威解送朝廷。次年(622)杜伏威去长安入朝称贺,被封为太子太保,留在京师。他临行前将军权交给了王雄诞。然而与他有“刎颈之交”、共同举事的辅公礻石 却心生异心,乘王雄诞生病时,伪造杜伏威来信,让他交出军权并杀了他,自己称帝,国号大宋,公开反唐。辅公礻石 称帝后,任命帮他谋划称帝的道人左游仙为兵部尚书,兼越州总管,处理军务。所以设越州总管府是这个时候这些人的决定。其时越州总管府下新立了三个州:鄞州(今宁波)、姚州(今余姚)、嵊州,嵊州下设剡城县。因此嵊州设立的确切时间应在622年甚至稍后,存在时间恐怕不会到四年。因为武德七年(624),唐高祖命李孝恭领兵南征,辅公礻石 战败被擒杀。至此,中国大势,已归统一,唐高祖开始整顿内治,正官制、定学制、修刑法,对割据势力自设的州县,当然视为不成体统,予以废除,嵊州与剡城县又复原名剡县,时在武德八年(625)大约是不错的。

第三次改名 剡县——赡县——剡县

在五代十国时,剡县一度改名赡县(一作瞻县)。那时剡县为吴越王钱 的属地。钱 虽不称帝,但“行天子之制”,出于避讳忌讳、避凶趋吉、荣耀乡里等原因,他和他的继承人大量地、频繁地进行县名更改。当时其属地中在今浙江境内的62县,经改名命名的近三分之一。梁开平二年(908),钱 以剡城“人物稍繁”,分剡东13乡置新昌县,余下27乡,改为赡县。近据钱 研究者考证,改名系钱 的第一任继承人、文穆王钱元 所为,时间在后晋天福五年(940)。《十国春秋·文穆王世家》有“改剡县为赡县,恶剡有二火一刀为不祥也”的记载。赡与剡同音,是个吉祥字,充裕、安定的意思。但“一作瞻县”却有些费解。太平兴国三年(978),其时的吴越国王钱俶将其所属的军、州、县、户、籍、仓、库,尽献于朝,史称“纳土归宋”。宋太宗对吴越国时所置的新昌等多作认可,却将赡县复名为先朝留下的旧名剡县。

第四次改名 剡县——嵊县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剡县被改名嵊县。起因是剡县有个仇道人(裘日新)于宣和二年率众响应方腊起义,攻克县城,杀死知县,声震朝廷。朝廷急命太监童贯率军南下镇压。第二年4月,方腊兵败,5月仇道人被杀,战事息。参与镇压仇道人的越州统帅刘韦合(《剡录》称知越州刘述古,似为一人)认为剡城多事与“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有关,奏请朝廷改剡为嵊,诏从之。另说此名为童贯所改,亦有可能。因宋徽宗几乎不理朝事,行政大权均操童贯之手,既然是“诏从之”,也算是皇命了。

第五次改名 嵊县——嵊州市

嵊县存县时间874年,至1995年,经批准,撤县设市,改名嵊州市。从此,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升起在世人面前…… 

嵊州市 - 历史人物

刘文西

1933年生于长乐水竹村,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大师潘天寿先生等的直接指导。曾任延安市副市长,现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教授等职,为“黄土画派”代表性画家。数十年来,他在国内外发表作品千幅以上,出版画册十余,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5件,获国家级奖9件。

马寅初

马寅初(1882-1982),嵊州市浦口人,我国著名爱国人士、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毕生追求真理,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马寅初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曾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拒绝军阀、政客拉拢,毅然到北大任经济学教授,致力于教学与科研,著书立说,抨击时弊,成为“五四”运动前夕就享誉很高的教授。抗战时期,马寅初积极发表演说,奋笔著文,严厉抨击“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罪恶行径。以解救国家危亡为己任,马老积极参加民主爱国运动,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利利诱和迫害,马老正气凛然,毫不动摇。
马寅初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均颇有建树,著述等身。解放以后,他虽历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等许多要职,但仍潜心考察研究,发表高质量论文四十多篇,其中《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寅初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坚持科学与真理,始终不屈。其铁骨铮铮,令人敬仰。

马晓春

马晓春,1964年8月26日出生于嵊州城关一个教师家庭。9岁在父亲启蒙下开始学围棋,1974年春获绍兴地区儿童组围棋冠军,紧接着获省儿童组围棋第三名,同年11月入选浙江省围棋队,后入选国家围棋集训队,1979年获全国少年冠军,1982年连获全国个人赛、国手战和避暑山庄杯三大桂冠。1983年获第五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并晋升九段,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九段棋手,1995年连夺第六届东洋证券杯和第八届富士通杯两项世界冠军,这一年成为国际围棋界的马晓春年。自1982年以来,马晓春已实现名人12霸,5获全国冠军,4获天元桂冠,两获新体育杯冠军,两次国手战夺魁,棋王4连霸,大国手4连冠,两夺十强之首。迄今其累计已夺国内外冠军数十个。

嵊州市 - 人口总量

1986至2002年,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长率下降,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率提高,年龄结构变化显著,老龄化进程加快,少儿抚养系数下降,老年抚养系数上升,预期寿命延长,文化素质快速提高,少数民族人口明显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家庭户规模缩小,男女性别比下降。

1986年,全县210593户、711905人,户均3.38人,非农业人口57400人,占总人口的8.06%。1990年234705户、729149人,户均3.31人,非农业人口60677人,占8.32%。2000年259623户、739872人,户均2.85人,非农业人口86724人,占11.72%。2002年265453户、737327人,户均2.78人,非农业人口101649人,占13.79%。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全县有家庭户223530户、集体户1187户,总人口703204人(普查数据为常住人口,下同),其中男371895人、女331309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全市有家庭户240772户、集体户3404户,总人口671221人,其中男345614人、女325607人。家庭户、集体户增加是由于外来人口增多,总人口减少,是因外出人口比外来人口多。“五普”户籍登记人口为737813人,比1990年的户籍人口729149人增加8664人,年均递增1.19。

“五普”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7003人,出生率10.43‰,死亡人口5361人,死亡率7.99‰,自然增长率2.44‰,比“四普”的6.71‰下降4.27个千分点。

嵊州市 - 自然地理

嵊州市自然风光嵊州市自然风光

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北纬29°35′,东经120°49′。东邻奉化、余姚,南毗新昌、东阳,西连诸暨,北接上虞、绍兴。全市境域东西长64.1千米,南北宽55.4千米,总面积1789.62平方千米。总人口73万人(2004年)。

嵊州市东接奉化、余姚,南邻新昌、东阳,西连诸暨,北与上虞、绍兴交界。1990年,全县面积1784平方公里。嵊州市境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剡溪横贯其中,地貌构成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嵊州市四面环山,西北地势较高,中部到东南地势较低,丘陵山地面积占全市的77%,剡溪以东有四明山脉,主峰海拔1096米,以西为会稽山脉,主峰山脉西白山,海拔1017米。

嵊州市位于曹娥江流域上游,境内有澄潭江、长乐江、新昌江三大水系在城关以南汇合于剡溪,还有黄泽江在城关以下六公里处汇入剡溪,四大水系呈向心状分布,剡溪至三界以下汇入曹娥江。

嵊州市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水量1446.8毫米,日照1988小时,无霜期235天。

嵊州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硅藻土储量约2亿吨,萤石(砩石)储量200万吨,黄沙、麦饭石储量各1亿吨左右,有中型高品位银矿1处。水力资源总蕴藏量6万千瓦,已开发3.06万千瓦,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

嵊州市 - 农业发展

嵊州市风光嵊州市风光

1986年起,贯彻 “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逐步走向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主的农业强市(县)。1998年始,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益、高科技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并构筑多元化农业投入、数字化农业信息、高新化农业技术推广、绿色化农产品安全、社会化农业防灾减灾等为农服务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竹编之乡、中国木兰之乡、中国果蔬之乡。

全市种植业原以粮、油、茶、桑为主,1997年起花卉、苗木、竹笋业逐渐发展。1986年种植业产值35940万元,2002年122226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63.8%和63.99%。

养殖业以生猪、长毛兔为重点,逐步形成家禽、水产养殖协调发展的生产格局。198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4.3%。1994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1.9% 。2002年,养殖业产值2.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46%。

嵊州市自古称“七山一水二分田”,林业用地面积过半。林业生产历史悠久,森林资源物种丰富,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齐头并进。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出资补助农民建杉木基地;80年代末期,县政府提出“二年准备,四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嵊县”的林业建设新目标,号召农民消灭宜林荒山,建经济林基地,林业资源回升较快。1997年与1984年相比较:林业用地从10.7万公顷上升到11.6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从146.64万立方米上升到226.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55.58%上升到62.38%。森林面貌逐年好转,林业的发展步伐加快。

1986年初,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12.66万千瓦。县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建设,实施购置农机补助政策,至2002年补助农机化资金达503.01万元。2002年底,各类农机具21万台(件),比1986年初19.03万台(架)增加2万台(架);农业机械原值15469万元,比1986年初3058万元增加4倍;农业机械总动力24.69万千瓦,比1986年初增加1倍。每667平方米(亩)耕地拥有动力0.56千瓦。

农业综合开发始于1986年,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由县财政投入。1994年始,起动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后,投资规模大,规范化建设,市场化操作,产业化经营,实施高新技术,为全市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1996年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视察嵊州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三期96项目。

农业产业经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单一的粮食生产中脱离出来,搞多种经营。一村一品的专业村和一产一业的专业户的出现,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和分工分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1986年起,在专业户、专业村发展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组合,开始出现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购销等各个环节上的联合,全市创建以县、区、乡(镇)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为首300多家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联合体和农业龙头企业。1988年,嵊州市一大批专业批发、零售市场迅速创建,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市场崛起,加上各乡、村大大小小各类农产品、农资市场、资金市场(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出现,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市场体系,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阶段。1995年始,市政府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加强软件建设,强化服务。

嵊州市 - 工业建筑

剡溪漂流旅游区剡溪漂流旅游区

1986年,有工业企业2780家,工业总产值63797万元。2002年,有工业企业13084家,其中获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18家,欧洲CE认证9家,国家外贸自营出口权261家,市重点骨干企业和成长性企业20家,工业总产值2166638万元(个私工业占85%)。形成技术密集型、经济外向型、科工贸一体化,工业门类较为齐全,重工业有相当基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轻型结构工业体系。有领带服饰、纺织服装、机械五金、电气机械及器材、厨具、制药化工、矿产建材、造纸印刷、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十大门类、几万种产品。

1986至2002年,累计审批技术改造项目3111项,投入资金1433065万元,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国际先进设备,培育国家级重点“双高一优”(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重点产品和技术结构)新技术企业4家,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通过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523个,申请国家专利268项,授权163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32个,省优新产品49个。

1986年,县政府派设嵊县驻深圳办事处,招商引资,联络协调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传递信息。至1993年,全县在深圳特区办三资企业36家,去深圳创业、打工者达万余人,企业管理观念更新,锻炼了一批人才,拉动了经济增长。1994年起,陆续转为私有,资金外流,给工业经济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至2002年,全市办三资企业354家,实际引进外资8323万美元,其中2002年新批三资企业70家,注册资本1403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7.9%。

1994年建立省级嵊州经济开发区。2001年起,又相继建立领带、长乐、甘霖、黄泽、崇仁、三界、三江、浦口工业园区。2002年工业园区成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完成工业性投资16.8亿元,占全市工业性投资93.5%,入园企业397家,其中投产企业152家。

1986年,全县建筑业产值不足亿元。1993年12月,成立县建筑总公司。1996年,建筑业产值15.29亿元,上缴税金3637万元,利润1868万元;从业人员3.2多万人,各类专业人员323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445人;创省级优质工程1项,市(地)级优质工程2项,各项指标名列全省前列。1997年5月,嵊州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02年,全市有建筑企业43家,其中一级2家,二级7家,施工设备总功率9.46万千瓦,完成建筑业产值29.20亿元,增加值6.97亿元,利税1.81亿元。  

嵊州市 - 经济发展

南山风景区南山风景区

1986至2002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调整进展加快,经济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固定资产投资由1986年的11368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35095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由1986年的57169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901528万元。通过计划、统计、审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物价管理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济管理走上了依法、规范的轨道。

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行两田制和适度规模经营。2000年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随着农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服务体制由行政手段向市场化转变。工业在一轮承包和二轮承包改革企业生产经营权的基础上,从1997年开始,工业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经过2001年开始的以企业产权、职工身份双置换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工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所有制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打破全民、集体和少量个体经济成分的传统格局,个体经济大量涌现,外资经济成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出现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济共存的新格局。其中,个私工业产值占2002年全市工业产值的85%。流通领域也进行内部改制和经营机制转换,推进产权改革和承包租赁。

嵊州市 - 国内贸易

马寅初故居马寅初故居

1986至1992年,国有集体商业逐步放开搞活,先后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以风险抵押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四放开”(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放开)改革,加速形成各业经商,全民经商局面。1993年和1994年,县天华购物中心、国商大厦和牡丹商厦相继开业,国有集体商贸业营业场所发生巨大变化。剡溪宾馆、嵊州宾馆、国商宾馆、浙东超级大酒店、国际大酒店等一批规格较高的餐旅企业建成,从根本上改变商贸形象。江滨市场、中国领带城、浙东农贸市场等大型市场营业,反映了市场的发展。1997至2002年,个私商贸蓬勃发展,国有、集体商贸企业体制改革活力增强,商贸业进入持续发展阶段。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个体企业、连锁企业的出现和增加是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1996年4月起,粮食系统实施“两线运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运行)方针,1998年进行以“四分开一完善”(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基本原则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01年,实施企业产权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转换的企业改制。2002年,全市商业系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5家,从业人员1923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49.06亿元,为1986年3.01亿的16.3倍。

嵊州市 - 城乡建设

1986年后,城乡建设按照城市、乡镇和村庄规划,由点到面,分步实施。以市区为中心,甘霖、长乐、崇仁、三界、黄泽镇为重心,使产业和人口加快向城镇集聚,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市区房地产快速发展,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环境保护逐步发展与完善;村镇建设初具规模,基本适应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嵊州市 - 区位特色

领带之乡

清溪漂流清溪漂流

蓬勃发展的嵊州领带行业,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初,内地“西服热”的兴起。1985年,嵊州籍港商卢陆看准时机,在嵊州创办了首家领带企业——浙江省佳友领带有限公司,成为嵊州领带的第一粒“火种”,也成了浙江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此星星之火逐渐在嵊州蔓延成燎原之势,嵊州出现了一家又一家领带企业。而中国领带城也随之崛起,并三次变迁与发展,为拓展领带的销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嵊州的领带“系”住了大半个中国。按嵊州领带年产量来推算,每5个中国男人的脖子上,就有4个系着嵊州领带;每3个穿西服的“老外”中,则有一个靠嵊州领带打扮。

茶叶之乡

嵊州茶叶源于汉晋,名起唐时,宋起嵊州茶叶成为进贡之佳品,"泉岗火军白"茶在清末时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全市现有茶园1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2万亩。1998年产茶18.3万担,产值达2.1亿元,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茶叶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1996年3月,嵊州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称号。

长毛兔之乡

嵊州是全国长毛兔生产示范市,饲养着具有世界最大的优质高产长毛兔良种群体,生产的兔毛以长、白、松、净闻名于世。近年来,嵊州已成为全国长毛兔良种繁育供应中心,优质兔毛和兔绒的生产出口基地。

竹编之乡

嵊州拥有竹山面积22.5万亩。早在两千年前,聪明的嵊州人就利用盛产的各种竹子,巧妙地编织出各种简朴实用的竹箩、竹篮,后来逐渐形成一项重要的民间工艺。

1950年,艺人们组织办厂,使嵊州竹编别开生面,编织技术日益精湛。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嵊州竹编已首创并形成了“动物”、“漂白”、“花筋”、“蓝胎漆”和“防蛀防霉”五大工艺特色。竹编艺人们用竹丝篾片,能编织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动物,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其中动物编《白尾海雕》“飞”进了美国白宫,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和去白宫访问的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赞扬;《奔马》在中国林业特产博览会上受到江泽民同志的高度评价。为提高实用价值,艺人们把动物与篮、盘、罐结合起来,创作了《鹅篮》、《鸭盘》、《鸡罐》等数百个品种的动物型器皿,其产值开创了广交会竹编一次性成交的最高纪录。

电声配件

嵊州电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全市已有扬声器及配件生产企业100多家,年产各类扬声器7000多万只,扬声器振动系统配件8亿多套,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在80%以上,并远销德、日、美、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嵊州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扬声器配件生产和出口基地。 嵊州市

厨具业

厨房用具,家家要用。正是顺应了这一市场需求,这些年来,嵊州的厨具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仅仅几年的时间,就已蜚声全国。如其中的吸油烟机生产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了目前的近50家,年产量达180万台,占全国总量的20%,已成为国内闻名的吸油烟机生产基地,普田、迪贝、美多等也已成为国内较著名的品牌。厨具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提供了上万个就业机会,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也为嵊州整个家用电器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促进了嵊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绢丝针织

嵊州市绢丝针织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绢丝针织衫是嵊州市一大地方特色产品,以开发早、款式新、档次高、质量好、吞吐量大而著称,并以绢丝针织衫之发源地而闻名全国,产品95%以上出口国际市场。

嵊州市 - 文物简介

小黄山遗址

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

小黄山遗址坐落于相对高度10米左右的古台地上,遗址周围是曹娥江上游长乐江宽阔的河谷平原。小黄山遗址原有面积在5万平方米左右,并可区分为大体同时的两个聚落。遗址堆积厚1—2米,依据文化堆积内涵和地层叠压的相互关系,小黄山遗址文化内涵分成四个阶段,第四阶段堆积遗物显示为良渚文化晚期遗存,前三阶段遗存为小黄山遗址堆积的主体,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特征鲜明突出。

嵊州天章塔

天章塔在嵊州城关谢慕山巅,俗称花田塔,为嵊州风水塔,距城2公里。“天章”取天彰之意,以为能振一县之文风,关系一邑科举兴衰。这里旧有天章亭,明代知县文典章建。岁久亭废,乾隆三十八年(1773),教谕李增倡捐建塔其上,仍名“天章”,“邑人周光炜等董其事。塔凡七级。”

天章塔为砖砌楼阁式,现存六层,高19米,平面正六角形,底层西边开门,以上各层设窗。塔内尚存清同治十三年(1874)“正堂林示”石碑,上刻禁约:“天章塔山周转十里内永禁开设窑厂,塔前后左右永禁开掘。”现塔为嵊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嵊州市 - 旅游名胜

城隍庙

城隍庙城隍庙

嵊州城隍庙位于城内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建筑。该庙初建于1345年,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白蚁的蛀蚀,历史上曾十一次修建。近几年又经大规模重修,现已修竣对外开放。南宋朱熹游嵊州时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庙,题“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庙又有“溪山第一楼”的称号。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选材讲究,雕刻精湛,装饰协调,整体和谐,称誉江南,堪称一绝。始建年代较早,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文字记载。现存建筑系清嘉庆九年重修。

清溪漂流

十八都江风景旅游区在嵊州市东北部下王镇境内,位于浙东四明山主峰北侧,东临余姚市,北接上虞市,距嵊州市区30公里。

旅游区主体地形呈“两山夹一江”之势,总体布局为一带:十八都江休闲体验游憩带;三区:三五支队红色游览区、石舍火山节理旅游区、覆卮山高山古村游览区。

首期开发的清溪漂流,是十八都江休闲体验游憩的主体景点,处于沙弄至上店河段,漂程3200米,需时1小时。沿途水流时而激湍,时而舒缓。两岸视野开阔,山体优美,植被繁茂;田园景观丰富多变,充满乡野情趣。漂流其间,游客可充分感受回归自然、亲近山水、爽心悦目的一路胜景,更可体验跌宕起伏、动感刺激、释放自我的独特魅力。

崇仁古镇

位于嵊州西面的崇仁是一座美丽而幽静的江南千年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古镇不但保持了宋代遗风,明清特色,而且镇内既有庙宇、祠堂、古戏台、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等自然乡镇的共用传统建筑,而且有大片的江南传统民居,共同构成了崇仁镇的古典特色。村内以玉山公祠为中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台门建筑就有一百多座,各台门既各自独立,又以跨街楼廊相连接,体现了先辈“分户合族”的传统观念,2006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东西方向有上、下直街,南北方向有后军家路、石马路、横街官路、下横路,分别与直街相连,形成一竖四横的棋盘格局。许多台门用跨街楼钩连,即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外观庄重典雅,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白墙硬山顶,二层楼,朴实素雅,较多设置防火墙;屋架构筑均采用穿斗式,彻上露明造,柱下用石质柱础,防潮防霉;柱桁为圆形,搁棚有方、圆两种,二层铺设楼板;出檐深远,用挑檐枋,施挑檐梁和牛腿,屋盖坡度一般,用木椽,盖小青瓦。建造用料精良,虫蛀较少;台门大多数用石槛、石门框,经久耐用,石质柱础均作雕饰;隔扇、门窗有精细的雕刻。已经开放的有玉山公祠、大夫第台门、敬承书房等。整体格局和岁月基本保持原样,上街和横街沿线两旁房屋和卵石路面保存完整,照墙、马头墙、屋檐、隔断的砖雕,门框、楼窗、牌坊、柱础、井栏的石雕,梁、枋、斗拱、隔扇、雀替、窗棂、藻井的木雕,工艺精湛,雕刻有花鸟虫鱼、吉祥动物、人物山水、传奇故事、神话仙迹等,雕刻手法细腻感人,赏心悦目。

崇仁是嵊州紫砂工艺品的主要产地,到了崇仁别忘品尝很有名气的陈氏炖鸭,还可以买点溪滩榨面、西青豆腐皮、桂岩雾尖茶叶等当地土特产品。 

嵊州市 - 民间艺术

竹编简介

嵊州竹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素以造型优美、编织精巧、实用与欣赏兼备而驰名中外,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嵊州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竹编之乡"。

嵊州竹编首创并形成了动物、漂白、花筋、蓝胎漆等四大工艺特色,编织方法组细并茂,千资百态,产品有篮、瓶、罐、盘、盒、动物、人物、建筑、家具、灯具、玩具和屏风十二大类,六千多个花色品种;所有产品经过无毒防蛀防霉处理,经久耐用,获得国家多种奖励,在世界同行业中属于第一流。

竹编《奔马》受到江总书记的赞誉: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晚,总书记在参观林业部举办的建国四十周年全国林产品博览会浙江馆时,捧着嵊州工艺竹编厂生产的《奔马》,赞"有中国民族特色",并高兴地说:"这匹马很有气势,很象徐悲鸿画的《奔马》。

山鹰》飞进美国白宫:竹编"山鹰"都是用竹丝、竹片制作起来的,竹编艺人们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用编织、插片、弹蔑等竹编技艺使"山鹰"神形酷肖,栩栩如生。1977年初,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期间,到白宫拜会了当时总统卡特,在总统办公室里,两位国家领导人饶有兴趣地欣赏过这只山鹰,一时传为中美友好的佳话。
大型立屏《昭陵六骏》轰动英伦三岛:"昭陵六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竹编工艺品。1984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世界理想家庭博览会上引起轰动,王妃戴安娜亲自为这座作品剪彩,在近百万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竹编立屏"昭陵六骏"长8.22米,高2.35米,厚0.68米,创作历时一年,投工一万余,艺人们把菊花串丝、龟背、弹花等一百五十余种传统工艺编制技法,经过创新后,溶汇在这件大型作品中,整座立屏集古今中外竹编工艺的全部技法精华,被专家们称为稀世珍宝。

人物精品《岳飞》立马东欧北飞:竹编精品"岳飞",造型生动,编工精巧,气势磅礴,作品长110厘米,高116厘米, 编制这种产品中,创制者充分发挥了竹编工艺的特长,以精致细密的手法,交错变化运用经蔑和纬蔑,人物编得严密完整、浑然一体。该人物精品是近年来一件出类拔萃的竹编佳作。在香港展出时,被港澳各界人事誉为大陆珍品。曾多次参加在东欧、北美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展销会。

为满足国内外客户在宾馆、家庭房间装饰的需要,嵊州竹编艺人们创制了大量的竹编装饰品,计有竹厅、屏风、壁挂、家具、灯具、箱等品种;这些竹编品有的电压富丽,有的质朴别致,不仅能使房间产生一种饶有风味的优雅气氛,而且能让人们在使用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嵊州市 - 地方戏曲

越剧

女子越剧女子越剧

越剧始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是由嵊县农村(以马塘村为主,浙江名村)初以田头说唱的“落地唱书”,继则沿本卖唱,再而进入茶馆酒肆的说唱技艺衍变而来。光绪三十二年(1906)艺人首次登台演出,因只用笃鼓、檀板按拍击节,的笃之声不断,故称“的笃班”或小歌班,发展成为一种地方戏曲,于绍兴、宁波一带农村演出。民国初年,诞生了男女小歌班,20年代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之名与绍兴乱弹的绍兴大班相区别,并在音乐唱腔上进行改革,把原来的徒歌清唱改为丝弦伴奏,称为[丝弦正调l。民国十二年(1923)又出现了绍兴文戏女子科班,简称女子文戏,为适应女子演唱,又改[丝弦正调]为[四工调]而享誉绍兴、宁波、杭州和上海。

后来,绍兴女子文戏因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唱调流畅,遂逐渐取代了男班在上海的地位。1938年,女子绍兴文戏队伍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绍兴、宁波、上海各地戏剧专刊和小报遂称“绍兴文戏”为“越剧”。1942年,女子绍兴文戏进一步倡导改革,正式改称“越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越剧得到迅速发展,演剧团体之多,流动面之广,列全国之首,成为除京戏以外的全国第二个大剧种。越剧在长期演出实践中不断改革,形成了一种具有慢慢梳理、娓娓道来、诗情画意般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方式。剧目大多取材于传统故事,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小歌班和绍兴文戏阶段,有《养媳妇回娘家》、《九斤姑娘》、《珍珠塔》、《琵琶记》、《梁山伯》等;女子文戏时期,有《九美图》、《三笑姻缘》、《大闹嘉兴府》和《十八相送楼台会》等大量折子戏;女子越剧时期,有《花木兰》、《雷雨》、《祥林嫂》等。建国后,新创作越剧剧,目400部以上,其中被摄制成电影片的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碧玉簪》、《孟丽君》、《西厢记》等30多部)它的观众主要是中下文化程度的普通市民,其中又以妇女观众为多。由于大多数越剧演员重视唱腔功夫,逐步形成了众多流派,使观众从不同的唱腔中获得美的享受。

越剧音乐渊源于唱书时期的[四工调],其基本唱调,由落地唱书的[吟哦调]发展而来,小歌班时期以[吟哦调]派生出的[吟哦北调]和[吟哦南调]为基本调。用笃鼓和檀板击节,人声帮腔。20年代配以丝弦锣鼓伴奏,并以[丝弦正调]为基本调。改称绍兴文戏。30年代女子绍兴戏改用[四工调]为主调。40年代初改为[尺调]为主调,以反调[弦下调]为辅。确立了女子越剧的音乐唱腔格局。越剧唱调常用词格有二:一为七字齐言对偶,一为十字齐言对偶,上句可韵可不韵,下句必须押韵,平仄

通押。唱调乐体结构,以上下两句为基础,往往以不同落音的四句构成一个单位。

越剧脚色行当分为小生、旦、老生、花脸4堂;小生堂有穷生、儒巾生、武小生;旦堂有小旦、老旦,小旦又分闺门旦、悲旦、花旦、正旦、泼旦;老生堂分为老生、老外;花脸堂分为小花脸、大花脸。但也不受此限。其表演以唱为重,唱做结合,武戏文做。常以大段演唱叙事抒情和刻划人,几乎每部大戏均有几场以唱为主的重场戏。越剧的做功,融话剧的写实性与戏曲的写意性手法于一体,既有程式,又不受程式制约,善于从塑造角色的人物形象出发去驾驭传统程式,开拓新的表现程式。

越剧从落地唱书、小歌班、女子文戏到女子越剧,涌现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如小歌班时期的卫梅朵、王永春、白玉梅、马潮水等,女子文戏时期的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马樟花和姚水娟等,更有称为“越剧十姐妹”的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和戚雅仙、王文娟等。建国以后,又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如吴凤花、钱惠丽、钱爱玉、何英等。

嵊州市 - 特色美食

榨面

嵊州榨面,又称米线,而今的榨面为"溪滩榨面"最好。吃法可煮可炒,是嵊州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名声远播绍兴、杭州、宁波、上海一带。嵊州人爱吃榨面,在民间已形成了风情独特的榨面文化。

嵊州的榨面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农村的榨面作坊已十分盛行,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些以生产榨面为主的特色村,如苍岩镇殿前村、崇仁镇溪滩村、石璜镇白竹村等。榨面的主要原料是灿米,经浸泡后磨成米粉,蒸成粉团再上榨榨成一条条长长的米线,最后摊晒成直径25公分左右的一张张圆圆的榨面。古时的烹饪书《食次》载:"粲一名乱积:用秫稻米绢罗之,蜜和水,水密中半。以和米屑厚薄,令竹勺中下沥筛竹孔,膏脂煮之?quot;这就是早期的米线。嵊州榨面初创的历史已很难查考,据了解,传统的作坊式的工艺制作一般分细版、粗版两种,风味各有千秋。

榨面因口味好,储存和食用方便,故本地人家大都备有榨面。榨面有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榨面在沸汤中煮即刻就熟,配上佐料,白红黄绿交映,颜色十分好看,吃起来鲜美无比,品格高雅,在各类小吃中可谓独领风骚。

如"笋煮菜烧榨面"、"鸡子放榨面"、"开洋放榨面"、"肉丝炒榨面"……丈母娘第一次见到新郎倌,总会磕上两只鸡蛋,烧出一碗透鲜的鸡子榨面招待一番。我市农村中还流传着送"肚痛羹"的习俗,女儿做产,娘家人送去榨面、鸡蛋、豆腐皮……平时到农村去做客,主人定会烧出一碗鸡子榨面招待客人;宾客告辞时,主人又会拿出一竹篓榨面当作礼品赠送,嵊州人外出探亲访友,少不了带上一篓家乡的土特产--榨面,礼虽轻,但凝结着浓浓的越乡情。1962年,马寅初先生回乡时曾慕名购买了几篓榨面带回北京。在1992年12月举行的省农副产品展览会上,"溪滩榨面"被争购一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榨面成了寻常百姓家里和宾馆、酒家、风味小吃店餐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几年,农村大力发展榨面生产,许多农户发家致了富,从榨面"小吃"中得了"大益"。溪滩榨面生产厂家还别出心裁地对榨面进行精加工、精包装,推出了盒装"溪滩榨面"投放大市场呢!

麦镬烧

麦镬烧,又称麦镬。嵊州市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几乎都吃麦镬烧,成了嵊州民间的习俗。

麦镬烧形同"春饼"相似,但比"春饼"厚一倍。其制作方法和"春饼"的制作大致相同,先将麦粉倒入皿器里,加入水和适量的盐,调成柔软的糊状。然后,在升温的铁镬里团团一挨,挨成"春饼"状,经烘烤后就成了嵊州、新昌特有的传统食品。

麦镬烧起源于哪个年代,无从查考。据口碑相传,古时候吴王阖闾生活日益腐化,征赋派指,连接不断,百姓民不聊生。伍子胥便偷偷用糯米做成砖埋在城墙脚下。后来伍子胥遭到奸臣陷害而死。在临死前,他告诉手下人说:如遇灾荒粮缺之时,可以用糯米砖煮熟充饥。不久,果遇大旱,颗粒无收,一块块糯米砖煮熟充饥。不久,果遇大旱,颗粒无收,一块块糯米砖使百姓度过了灾荒。因此,浙江一带百姓便尊伍子胥为乞行祖师爷。

老百姓十分怀念吴国忠臣伍子胥,每逢农历五月初五,自发载歌载舞驾舟沿着曹娥江逆流而上纪念伍子胥。剡溪两岸的老百姓闻风而动,将刚刚收获的小麦磨成面粉,挨成一张张麦镬烧,装进小竹篮里,送给伍子胥尝尝新。而今,随着岁月的流逝,纪念伍子胥的习俗已失传,但人们每逢过端午节"送面粉"、"吃麦镬烧"的风俗仍和吃"端午粽"那样盛行。

端午节吃麦镬烧,凭家里人的不同口味爱好制作包麦镬烧的佐料,佐料大致有:"猪肉毗霉干菜"、"炒绿豆芽"、"肉丝小炒"、"蒲瓜煎豆腐"等等,吃得讲究的人,在麦镬烧上磕上一只鸡蛋,放上一撮碧绿的小葱,撒上少量的盐花,那滋味准叫人食欲顿开。

而今,麦镬烧不仅仅只是市民过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在街头巷尾已出现了现挨麦镬烧的饮食摊,传统的麦镬烧竟成了一道风味小吃。

糟鸡糟鸭

逢年过节,嵊州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糟鸡、糟肉的习俗。越剧早期传统说唱《落地唱书》中,就有"腊鸡腊鸭腊白鲞,糟鸡糟鸭糟大肠……"的唱词。糟鸡的主料是"糟"和"鸡",糟乃酒糟也,因其香味扑鼻又称香糟。在古代,我市农村家家素有冬酿老酒的习俗,选用自家种的糯谷,碾成糯米,蒸成糯米饭,拌进麦曲,然后放进缸里进行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开耙,将发酵的酒米饭灌进酒袋里上榨,榨尽酒汁,留在布袋里的就是酒糟。酒糟像老酒一样越陈越香,陈年酒糟不仅可以蒸馏白酒,而且还可以用于糟鸡糟肉糟大肠呢!

嵊州人传统的糟鸡糟肉制作方法是:先将鸡肉、猪肉煮熟,起锅沥尽汁汤,冷却后将鸡肉、猪肉斩成一块块,然后用食盐擦在鸡块和肉块上,待吸进盐分后,在预先洗净晾干的小陶坛里,铺上一层香糟,盖上一层白纱布,然后把擦过盐的鸡块、肉块一块块放进去,用双手揿实,最后在坛口的肉块上铺上一层白纱布,又铺上厚厚的一层香糟,加盖密封。经过1-2周的密封存放后,便成了酒香扑鼻的糟鸡、糟肉。为防止糟味的散发,启坛后要吃多少就掏多少,然后须把糟坛封好,慎防霉变。

糟鸡、糟肉是一道宴请宾客的美味佳肴,不仅是上乘的下酒菜,而且是一道家常菜,被人们誉为"肉鲜味美、酒香浓郁、回味无穷、百吃不厌的佳肴"。

而今,糟鸡、糟肉这道佳肴珍品在全市各大宾馆、酒家及各大菜场都能买到,您如果觉得自己制作太麻烦的话,不妨去买现成的尝尝。

嵊州市 - 名优特产

紫砂

紫砂紫砂

嵊州紫砂是我省陶苑中的一颗新兴的明珠。嵊州紫砂生产开始于1973年,当时,我省一些塑料花厂出口塑料花需要与紫砂花盆配套,但由于我国紫砂生产厂家较少,产品匮乏,不能满足塑料花厂的需要,省有关部门派员在嵊州试制紫砂花盆获得成功,省轻工业厅就把嵊州紫砂厂定点为紫砂制品生产厂。

嵊州紫砂厂的前身是嵊州陶器厂,生产缸、壶、甏、坛等粗陶瓷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于生产精陶瓷--紫砂陶毕竟是陌生的。他们通过技术引进,在宜兴师傅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技术。同时,嵊州紫砂厂对宜 兴紫砂的特点,进行认真揣摩研究,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大胆探索,终于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目前,嵊州紫砂已有花盆、茶具、酒具等600多个品种,年产值100多万元,年出口外贸收购额在20万元左右。

紫砂陶(简称紫砂),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它是陶器的一种。紫砂原料是经蚀化的紫砂岩,简称“紫泥”、“红泥”、“绿泥”,经过粉碎、精炼,软如棉,粘如胶,可塑性很强,渗透性良好,是一种品质极好的陶土。由于烧制的温度不同,因而成品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所呈之色,红而不嫣,紫而不姹,黄而不娇,绿而不嫩,黑而不墨,绚丽多彩,古色古香。

嵊州紫砂是采用当地特有的非金属矿--细陶土,经过精选、精炼、精制成型。然后放置1000多度的高温中烧炼而成。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经过炼泥、制坯、雕刻、烧炼等工序,其中以制坯成型为主要工艺。嵊州紫砂以品种多、造型新、色泽雅、制作精而闻名于海内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台湾)纷纷上门要货。欧美、新加坡、港澳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客商连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订货。1979年以来,嵊州紫砂五次荣获省轻纺工业“四新”产品奖;1984年紫砂花盆、茶壶获省优质产品奖。名列浙江省前茅。我国著名收法家沙孟海先生见了嵊州紫砂后连声称好,欣然命笔,挥毫题写了“嵊州紫砂”4个大字。

泥塑

传统的民间工艺泥塑传统的民间工艺泥塑

嵊州历来村村有庙,庙内大多塑有神像,这些神像均出自历代嵊州民间艺人之手。不少泥塑泥人,在塑菩萨的“业余”,从事一些戏剧人物和民间传统人物的制作。上世纪40年代,有民间泥塑泥人在中国众多名著中吸引创作素材,塑出了《红楼梦》、《水浒》、《三国》、《西游记》中人们既熟悉又崇拜的人物。上世纪80年代,嵊州涌现一批以宓风光、张立人、裘粤若、吕焕成等为代表的泥塑艺人,市里办起了泥塑厂,从事泥塑的艺人上千,嵊州泥塑闻名全省、全国。

泥塑厂体制改革后,这些代表艺人各自办起泥塑厂,带徒传艺。特别是宓风光创建了“泥人宓研究所”,成为浙江泥人创始人,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泥人作品,先后在省市全国展览并多次获金奖。吕焕成、吕洪宝父子在1997年去杭州开泥塑工艺店至今,作品打入上海、香港,远销日本、美国等国际市场。几位泥塑艺人,又各自发展自己的风格,如裘粤石以微塑见长,宓风光以泥人闻名,吕焕成、吕洪宝以大型泥塑结合泥雕显优。

嵊州泥塑制作工艺流程分为选泥(精选粘泥)、设计(定素材)、和泥定型、制模(石膏模)翻模、低温煅烧、雕刻修饰、上彩、包装等几步,以优质粘土为主要材料,有的略有少量化学元素。彩绘以水粉色为主。嵊州泥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鼎盛期,后因市场经济和各门艺术的激烈竞争和人才外流以及类似工艺的发展,致使传统工艺的泥塑逐渐走向低迷。 

根雕

现代嵊州根雕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形成规模于九十年代。嵊州根雕从业人员有60多人,掌握根雕技术的达2000多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根雕艺术队伍,产品广销国内各大城市,并部分销往国外。

嵊州的根艺工作者们创作出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王昭君》、《不老人生》、《遨游人间五千年》、《书圣王羲之》、《江村渔烟》、《渔翁》、《汤圆妹》等一批艺术佳作,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得金银奖30余次,日前,从第六届(2006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展览会上传来喜讯,嵊州根雕获得了六金九银二铜的好成绩。这是我市根雕作品参加这项展览以来获奖最多的一次。

第六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展览于5月28日至6月3日在浙江省展览馆举行。我市9名根雕艺术家参加了展览,郑剑夫的《牧歌》、吴筱阳的《楚天长歌》、郑兴国的《引福归堂》、裘中平的《东坡夜吟》、谭云初的《老子论道》、余田的《吹吹打打》、张瑜的《不如归去》、石汝求的《论剑》、钱炜飞的《蓄势待发》等17件根雕作品获得了奖项。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建成了艺术村,成功吸引了吴筱阳、郑兴国、郑剑夫、周扬等根雕大师进驻,不但加强了对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而且为艺术家的创作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根雕艺术的繁荣。到目前为止,我市根雕从业人员已有数百人,能进行根雕的艺术爱好者已逾千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根雕创作团体。目前,嵊州根雕已在全国根雕行业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象山竹根雕”、“乐清黄杨木根雕”呈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浙江3大根雕中举足轻重的一足。



 
中国3D地图网(www.33map.net),汇集E都市三维地图、都市圈三维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城市吧地图、google地图等多家地图,方便您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你的地图进行查询;三维地图通过三维实景模拟的表现方式,网站无缝集成了城市电子地图、三维电子黄页、生活资讯、电子政务、 同城电子商务、同城交友、虚拟社区等服务内容。该平台是以一种全新的人性化WEB界面表现,为城市百姓的生活、工作、旅游、出行参考、网上办事、网上创业等活动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为城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商家企业提供面向市民宣传互动的快速通道,从而更方便地实现电子政务、地图查询、黄页查询、电子商务、推广宣传等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